2025年10月15日下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刘海健副教授在“学术薪火工作坊”活动中,为社会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治理+经营”:行业变局中社会工作教学科研体系的重构》的学术报告。报告结合当前社会工作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发展机遇,提出了教学与科研体系转型的前瞻性思考。

刘海健以近期“电信企业中标社区矫正项目”的行业热点事件为切入点,指出当前社会工作机构普遍存在对政府资源的依赖,缺乏市场化生存能力,教学科研内容也与行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他强调,传统以“帮扶”为核心的社会工作逻辑已难以适应共同富裕时代“价值共创”的要求。
报告重点介绍了腾讯SSV在乡村CEO培养等项目中的“治理+经营”复合型实践,指出企业通过商业逻辑、技术能力和跨界协作,有效提升了社会服务的效率与可持续性。刘海健认为,这一模式为社会工作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教学应打破学科壁垒,融入基层治理、社区经营、数字乡村等本土议题;科研则应转向行动研究,聚焦真实场景,推动智库输出与服务标准制定。
最后,他呼吁社会工作教育应主动拥抱“大社工格局”,强化跨界合作与技术应用,培养兼具治理能力与经营思维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需求。
整场报告内容翔实、观点鲜明,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与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