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社会工作专业 >> 系部动态 >> 正文

“半亩方塘”读书会第六期顺利举行

2021年07月04日 12:16 来源: 作者:陈敏敏、梁瑞丰、晏义康
阅读次数: 【关闭】【打印】

     7216:30,“半亩方塘”读书会第六期在主楼A0203举行。时值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本期读书会的研讨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丰碑——《共产党宣言》。


本次读书会由我院蔡娟老师担任引介人,柴雯莉、陈慧云、陈敏敏、程敬敬、古思敏、晏义康、梁瑞丰7位同学作了重点分享。社工1201苏鑫珂、尤真子、张恩慧、刘露、郭茵、徐鹏飞、刘莘瑶、杨洪贵等8位同学与会并参与了文献阅读交流。读书会由柴雯莉主持。

蔡老师为同学们做了著作引荐,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她认为《共产党宣言》不仅对中国强国之路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也对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她介绍,《宣言》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成为引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而且,本书的学术价值也举世公认,系统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的真知灼见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美好蓝图的描绘。对此文本,我们既要重视其实践意义,又要充分领会其中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洞见。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贯彻以《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中国化的结果。从学术阅读角度,可将《共产党宣言》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对这本书进行理解。


接下来,7位分享者分别从各个方面分享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阅读体会。

程敬敬主要介绍了从1834年至1848年间《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历程。1834年,“正义者联盟”的前身“流亡者同盟”由侨居于巴黎的德国人工人所组建。1836年,“正义者同盟”在“流亡者同盟”的基础上创建。1843年,马克思完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并在巴黎首次接触了工人并与其对话。此时的马克思已经看到了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决定作用,并隐约察觉到了对现存社会关系进行变革的必要性。1845年,恩格斯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并和马克思一起通过思想交流影响了“正义者同盟”的伦敦讨论会。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写成,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此创立,共产主义理论有了全新的哲学基础。18476月,“正义者同盟”的“一大”在伦敦召开,此次大会产生了《宣言》的“第一稿”——《信条草案》。184710月,恩格斯对《信条草案》进行了删改、补充、加写和扩充,写成了《宣言》的“第二稿”——《共产主义原理》。184711月底至12月初,“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此次大会一致同意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纲领。1847年年底马克思写成《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在此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所在,预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18482月初,马克思将《宣言》最终定稿。至此,《宣言》正式同广大工人阶级见面了,新的历史篇章从此展开。

蔡老师对程敬敬同学分享的内容给予了肯定,同时蔡老师认为阅读书籍不应只局限于书本章节的逻辑,对于本次分享的书籍《共产党宣言》应该从工人阶级的发展历程出发。


  陈慧云主要分享一下引言和资产者和无产者这两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共产党当时所面临的形势,然后马克思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共产党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力,这种势力已经大到欧洲的所有势力要联合起来对付它是共产党是时候要起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宣言第一部分是资产者和无产者。马克思在讲述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辩证地评价了资本主义社会。首先马克思承认了资本主义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历史贡献认为资本主义所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给社会的很多方面带来了巨大变革。比如工业方面用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交通方面发展了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方式。然后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的本质,特别是对工人的压迫,在这里马克思提出的一个颇具社会学洞见的概念——劳动异化。这个概念的主要意涵是:在资本主义大生产时代,工人工作本身是为了更好生活或者实现自身价值,而他们努力工作的结果使他们的生活更不幸了,这就与他们努力劳动的初衷相背离了,这就是劳动异化。


晏义康主要介绍了资本主义(Capitalism)经济制度,由封建社会发展过来,在这样制度下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分为五部分:税金、租金、利润、劳动价值和企业家才能。资本主义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没有私有制就不能称为资本主义。在主要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行为者和管理者似乎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制度的优势或潜在危险。过去,对资本主义优势的无知,导致一些国家抛弃了这种制度或是对其加以限制。而对其潜在危险的无知,使得市场中的轻率行为和政策疏忽更有可能出现。要重新实现健康运转的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进行再教育和深度改革。蔡老师就晏义康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她对《共产党宣言》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比较进行细致讲解,同时她认为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要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书籍中也要学会比较阅读。

  古思敏主要介绍了第一章的内容。这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首先他们阐明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尔后,他们考察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发展的过程,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资产阶级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资产阶级是被压迫的的等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在政治上相应的取得进展终于取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权。马克思和恩格斯承认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但是他们也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消极作用,如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会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最后阐述无产阶级产生、发展的过程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打倒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改变私有观念,尽快的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蔡老师肯定了古思敏同学的阅读总结,对于古思敏分享提到的经济危机现象与劳动异化结合,蔡老师认为在当代中国,我们也要学会运用学到的理论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陈敏敏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在《共产党宣言》的有关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对此,她分享了影视剧《觉醒年代》,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宣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李大钊先生。在当时,不仅中国的有志青年通过李大钊先生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也在李大钊先生的传播与介绍中,认识马克思主义,激起了他们对革命的热情。而且,她对《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绝大多数”这一观点做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两个绝大多数”为更多的人谋到福利,将更多的人团结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也是借鉴了“两个绝大多数”这一观点,将绝大多数人团结在了自己身边从而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她借用了《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对《共产党宣言》的概括,得出“在革命中,要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一结论。

  梁瑞丰主要介绍了《宣言》第一章中所述的阶级对立。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对立,本质上是阶级的对立。封建阶级的统治结束后 ,资产阶级在利益的驱使下代替封建阶级成为新的压迫者,压迫旧中国这么大一个无产者。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柴雯莉认为,对《共产党宣言》这一文本应进行多角度的理解本书在分析中,辩证地指出了资产阶级发挥的历史作用,也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这种分析体现了辩证法,深度解密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黑箱”。虽然《宣言》并没有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具体运作模型,没有预料到百年之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具有一定生命力,但本书所提供的思想方法是最关键而深刻的,即: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在还允许其继续存在的客观条件消灭以前,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诚如鲁迅“铁屋理论”指出的,新事物总能打败旧事物,但是在新事物打败旧事物的过程中总要受到这样那样的阻挠,在初期旧势力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也不能改变新事物打败旧事物的未来,共产主义的道路曲折坎坷,但仍充满希望。从这一角度来看,百余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仍具高度的前瞻性和深刻性,因而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最后,蔡老师对以上各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她指出,同学们对《宣言》这一经典文本的解读比较认真,对本文的理解基本准确。“初生牛犊不怕虎”,相信随着阅读面的扩展,大家肯定会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蔡老师倡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里,大家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的格局和站位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且,要将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与理解中国发展现实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社工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