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设置 >> 社会工作专业 >> 学生培养 >> 正文

社工1201班“半亩方塘”读书会第一期如约而至

2021年05月08日 17:50 来源: 作者:陈玲玲
阅读次数: 【关闭】【打印】

202142919:00-20:30,人文学院社工1201班第一期“半亩方塘”读书会在尚学楼B503举行。本次读书会分享著作为乔恩•威特的《社会学的邀请》,报告人为曾燕云、李莹莹、刘丹瑜、任仕卿、宋菊和刘梦雪。本次读书会由刘海健老师作为引介人,李莹莹同学主持。

   首先,刘海健老师介绍了创办读书会的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社会学的邀请》这本书进行了引介。刘老师从读书的重要性与本科生写作能力两方面出发,以南宋教育家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为引,表达了创办“半亩方塘”读书会之初衷。在著作引介环节,刘老师指出,《社会学的邀请》这本书是社会学的入门读物,通俗易懂,以丰富的日常生活案例引入了社会结构、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论、社会学的重要领域等相关知识,把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充分结合了起来,有助于大家迅速明晰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视野。



接下来,六位分享者分别就相关章节分享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及阅读体会。

第一位汇报的同学是曾燕云,汇报内容是书中的第一个章节“地位的重要意义”。本部分以社会学的视角阐述了地位对个体选择与行动的重要影响,作者以某经典影片的开头片段引出了“个体自由与社会约束、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问题,强调了社会关系“地位”的重要影响——我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世代”观念可以恰当地展现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影响。如果把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的“世代”来分析的话,婴儿潮一代、X一代、新千年一代,可以印证“每一代人的属性,决定了我们是谁及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假定。此外,通过分析年龄与社会性别、社会学的象征意义等,可以论证权力、特权和地位的重要性。曾艳云认为,第一章体现出了社会地位或者社会结构对人们行动和选择的重要影响,很多现象都可以找到背后的结构性因素。

第二位汇报的同学是李莹莹,汇报内容是书中的第二个章节“社会学的想象力”,即如何形成看待社会现象的问题意识。该章节以生动的案例阐释了社会学想象力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或视角的重要意义。作者以美国人常玩的纸牌游戏引入了社会想象力的问题。作者以纸牌游戏为例,将“社会与个体”类比为“历史与人生”。进而,作者分析了个体获得“生活机会”的机制,即某种宏观社会结构与历史背景。同时,基于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区别,作者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私人难题与公共问题的关系。社会学想象力的重要价值,就在于我们将个人的困境、问题与悖论上升为公共问题,从而具备了社会学的意义。基于这些思考,作者给出了社会学的定义,并介绍了社会学的诞生背景与主要奠基人物。



第三位汇报的同学是刘丹瑜,汇报内容是书中的第三个章节“寻求答案”,即分析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法。作者指出,研究社会、收集资料有五大方法:调查法、参与观察、访谈法、实验法和二手资料分析法。从这些方法出发,再对社会问题进行理论、假设与概化,从而寻求社会问题的答案。从总体上,社会学研究有两大进路: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从提出假设开始,通过经验资料的收集(一般是定量研究法)来验证假设,属于“验证性研究”;归纳法则相反,它不提出假设,而是要从丰富的经验现实中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的理论或完善已有的理论。这两种研究进路,共同形成了社会学家华莱士所言的“科学环”。本章节中,作者列举了两个经典的社会学研究案例。一是法国涂尔干的论自杀,涂尔干将自杀与社会整合,成为社会学上的开创性研究,并推动了自杀研究的新进展。二是杜波依斯关于种族的研究,阐述了“肤色界限”“二重性”“面纱”的社会学意涵。

第四位汇报的同学是任仕卿,汇报内容是书中的第五个章节“劳动力+=书桌”。该章节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为例,阐述物质资料生产、经济基础在社会运行中的重要意义。任仕卿认为,“劳动力+=书桌”可以理解为“劳动力+原材料=产品”。本章以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希望“美国能成为一个农业共和国”开篇,引出了生产工业化下,劳动力与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由此展开马克思的五个预设,并从马克思的角度阐述了革命与美好社会、变革经济学。同时,作者也比较了马克思与韦伯、涂尔干社会理论的区别,指出,马克思特别强调用革命的方式改变资本主义社会,而韦伯与涂尔干则相对保守,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框架内分析其机制与问题,也从宗教、观念及道德教育等层面提出了社会变革的路向。

第五位汇报的同学是宋菊,汇报内容是书中的第六个章节“我思故我做”。该章节以社会学的大观念阐述了权力、权威与社会控制。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学“三巨头”中马克斯·韦伯的关于“思想观念”之重要性的理论。作为同出于德国的学者,韦伯与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具有极佳的比较意义。韦伯熟知马克思的理论观点并对其做出了回应,强调“理念”的重要性,由此强调了权力的来源——阶级、地位和党派。进而,作者分析了观念、权力和行动之间的联系。

第六位汇报的同学是刘梦雪,汇报内容是自己对于该书的整体理解和对种族问题的看法。就本次选书而言,刘梦雪认为,该书涉及的概念总体上易于理解且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其阐述方式也较能引起读者兴趣。刘梦雪着重指出了本书对她的最大启发之一——种族问题背后的社会学意涵。书中列举了杜波依斯的例子,说明这一位非裔美国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与立场。作者指出,肤色与种族的界限最后可以演变成一种社会距离,这中社会距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社会建构,体现了社会不平等的生成机制。最后,刘梦雪就自己所观看的相关类电影,表达了自己对于种族歧视与冲突的看法。

六位汇报人完成汇报后,刘海健老师做了总结与评论。刘老师肯定了分享人对此次读书会的认真准备,指出了各位分享人的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刘梦雪、李莹莹等同学能就课程学习、日常生活的案例与著作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体现了较好的理解能力。尔后,刘老师就阅读著作请现场同学进行交流。赵晶晶、李梓英豪、李莹莹等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并就如何读书、如何转化吸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刘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尤其是对李莹莹同学提出的“如何将社会学的想象力应用于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难题”这一问题,刘老师回应道,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可能不会在经济上给人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锤炼心性,夯实基础,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来说,其意义是逐步显现的。就目前本科阶段的学习来说,首先做到博览群书,才能做好分内之事,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中凸显专业素养。读书会最后,刘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读书会,打通专业界限,养成好阅读习惯,为大学四年留下抹不掉的印记。



   “半亩方塘”读书会是为促进社工专业本科生夯实理论基础、打通专业界限、培养阅读习惯、塑造问题意识而创立,读书会每学期将举行6-8期,每期选取一本经典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进行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