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主题:反思公共事业管理的两个维度
时间:2019年12月1日9:00---11:00
地点:A0905
研讨人:陈明、王娜、高欣、李山、颜世颀、李银生
根据公管《905研讨规约》的规定,经过认真充分的准备,2019年12月1日上午在A0905公管系办公室举行了第1期专业研讨活动。研讨的主题内容提纲已于2019年11月27日发送给全体参与研讨的人员,研讨先由李银生就研讨内容提纲做发言,各位研讨人就发言内容展开深入讨论。现就研讨活动,综述如下:
立足于提炼专业发展方向,形成专业建设特色,打造安身立命的学业知识平台,本次研讨活动对于当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了深入反思和分析。
李银生发言认为,首先,从目前985、211高校的知名专业学者来看,普遍性存在专业发展认知上的焦虑,无论是出于学术上的谦虚,还是言为心声,这种困惑与我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性的我们与知名性的他们是平等的,因此也应该是有专业发展自信的。其次,从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的简单类比中,可以发现外在性的管理是有限的,而内在性的管理则有待深入认识,从诺斯的正式性约束与非正式性约束角度来看,内在性管理,更强调文化性管理,文化性管理和管理文化是互相促进的,管理的文明和升华,更突出体现在目前外在性管理所不能企及或难以企及的领域,即管理如何得人心的领域。再次,从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的简单类比中,可以发现对于消极性因素的管理,比如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等日益成为管理中的趋势,常规的管理可以看成是做加法的增效管理,比如提高效益、效率、效能、效果等;而消极性管理,重在做减法,避免致死、致伤、致损、致害等,简单讲消极性管理,就是强化对脆弱性、消极性、隐患性、负面性的认知。总之,内在性管理与消极性管理,都是值得关注的、值得深入思考的学术领域,内在性管理的文化思维方式和消极性管理的安全思维方式,凸显文化与安全这两大要素在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安全文化或许是我们考虑专业发展的思考方向。
王娜认为观察反思当下管理,不仅要有世界观,更要有宇宙观,这种专业性焦虑从地球以外的角度看,都不是什么事。管理目标很重要,如果管理目标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被管理者可以让渡自己的权利,认可管理目标就相当于认可自己,也就不存在外在性管理的压抑性、强制性了。在商业管理活动中,经营与管理非常不同,经营目标与管理目标也不同。对于个体性的差异性,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感同身受”这种生活体验严格意义上是不存在的。
李山认为差异性是有的,但共同性可能更重要,普世性价值是存在的。目前的管理学中的焦虑,实际上是决策与执行的问题,西方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我们存在政治吸纳行政的问题,行政拥护政治,行政没有空间,政治是有禁区的,所以当下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转向社会学,社会学成为显学。管理成为科学,从西方管理学发展史看,是有传承过程的,先是以事为中心,后来发现人不是简单的理性人,霍桑实验后,发现人是社会人,管理转向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情感、人际关系,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出现“事本”与“人本”管理的分野。卢梭已经提出自由与纪律关系的问题,共识如何达成的问题,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问题,管理也存在量的问题,即管理的范围大小、人口多少的问题;哈贝马斯也提出公共领域的问题,交往理性达成的状态,是理想性的。科学管理是需要的,技术性的事本管理是需要的,现在主要是需要增加人文关怀的管理内容。
高欣认为本专业的这么多人好多都没见过,是否也可以带自己与他们进行交流?对于内在性管理,人性很重要,环境也很重要,如果强调文化的管理,文化太软,不会有太强的约束力。消极性管理,需要提升,做好预防工作,这个维度有可以拓展的学术发展空间。
颜世颀认为内在性的管理,是不是建立在了人性善的逻辑基础上?如果人不善,内在性管理是否还有效?比如黑社会中的管理,也存在个体的黑社会成员,是为了整体利益工作还是为了个体利益工作的问题?消极性管理,可以成为我们凝练专业方向的一个思路。
陈明认为内在性管理是主观性的,与人的经历相关,差异性会有,共性也很明显,比如两片树叶是不同的,但构成要素是一样的。管理就是需要有控制的有约束性的,管理很大程度上需要执行的,执行就需要外力,当然不排除认同后的执行,可以看成不具有约束性,但如果没有执行和控制,仅靠协商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管理成本。这种控制,有可能是外在性的控制,不认同的话,就会排斥,抗拒;但如果这种控制是被认可的话,实际上就是外在控制的内化,也就相当于自我控制了。仅强调内在性管理,观点是理想化的,甚至是偏激的。
从整体上看,研讨活动基本上围绕着主题展开,提出了有价值有启发的观点,研讨中间穿插了对于焦虑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对于垃圾处理问题的分析和评论,对于淮安文明城市创建管理意外问题的分享。研讨当天早晨,天寒地冷,还下着雨,研讨人员都及时赶到研讨地点,认真发表自己的观点,真实提出自己的建议,促进了思想的深化,拓展了知识领域,也增进了情感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讨活动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第一,注意把握研讨主题内容的方向,更多应围绕研讨主题内容展开分析讨论,帮助主题发言人深化思想,丰富思路,拓展视野,提出更具理论性的争议问题,完成主题发言人的学术思想深化,实现研讨人学术思想上的异质性成长,避免简单地自说自话,无关痛痒。第二,本次研讨活动缺少观点的正面回应,主题发言人与研讨人没有就主题内容展开观点性的交锋,也没有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容易形成各说各话的泛泛而谈,不能实现真正的学术成长和思想进步。第三,本次研讨活动时间安排有些急促,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具体展开,讨论显得与犹未尽。